刘备三顾茅庐是家喻户晓的故事,它比喻诚心诚意,一再邀请、拜访有专长的贤才,流传至今,成为世间美谈。故事发生在公元207年,刘备生于公元161年,所以他是60后,当时47岁,而诸葛亮生于181年,是80后,当时27岁,两人相差20岁。那么,作为60后的刘备,是如何招聘到80后的诸葛亮的呢?这段人间佳话,又带给我们今天的企业招聘管理怎样的启示呢?
1.看学历,这得从他的老师说起。诸葛亮的老师到底是谁,众说纷坛。但是,与刘备的老师卢植(官至尚书)、曹操的老师乔玄(官至太尉)、许劭(著名人物评论家)等官方名士相比,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知名度,都有一定的差距。因此,如果说刘备、曹操是985高校毕业的,诸葛亮只能算二本毕业。在学历上,诸葛亮没有太多的优势。
1.是面试方法恰当,刘备在面试诸葛亮时,问了一个问题:“汉室倾颓,奸臣窃命,备不量力,欲伸大义于天下,而智术浅短,迄无所就。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,实为万幸!”表面上看是在向诸葛亮请救,实际上是在考察诸葛亮的战略思维。
2.是面试流程严谨,在面试前刘备做了背景调查。面试时,刘备先考察诸葛亮的能力,之后再谈入职一事。这样一整套流程,步步为营,环环相扣,衔接顺畅,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是非常恰到好处的。
3.是注重试用期的管理,刘备把诸葛亮招聘进来之后,没有不闻不问,而是“待孔明如师,食则同桌,寝则同榻,终日共论天下之事。”这是一举三得,一来讨论了业务问题,二来进一步考察了诸葛亮的能力,三来让诸葛亮觉得自己受到重视,起到了激励作用。
版权所有©常州领航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9993号 技术支持:壹网科技